• 0 

    张艺谋吴宇森力挺“兽王归来”

          由华纳兄弟与传奇影业联合出品的2014新版《哥斯拉》今天全国公映。6月11日,影片导演加里斯·爱德华斯来京宣传新作。下午3时,加里斯现身北京电影学院,与张艺谋导演展开对谈;当晚7时,《哥斯拉》首映红毯典礼在北京双井ume影院中国巨幕厅前闪耀开幕,吴宇森导演夫妇、伍仕贤导演与夫人龚蓓苾、管虎导演与夫人梁静等巨星出席助阵。一天之内辗转多地,加里斯导演此次的中国之行可谓是“行程满满,星光熠熠”。

    在北京电影学院,张艺谋感叹道:“新版《哥斯拉》在设计上很有想象力,非常震撼;我很佩服导演能把哥斯拉这个经典形象做出新的样子,并赋予新的定义。”

    互动环节有学生询问为何看海报里的哥斯拉感觉它“变胖了”,提问引来在场学生大笑。加里斯导演“认真地”转过头看着海报,然后“假严肃真卖萌”地回答道:“不要再以为60岁的哥斯拉只是一个怪物哦,它也是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家伙,也在网上默默地关注着各位观众的评价,为了让它老人家开开心心地出演下一部,大家还是不要说它胖了。”

    在现场,张艺谋还提及自己未来的拍摄计划,表示将与《哥斯拉》制作方之一、传奇公司合作拍摄首部“魔幻题材巨制”《长城》,该片将不会是一部面向电影节的文艺片。

        工会

  • 0 

    吴宇森每部作品都是实验 中国导演与好莱坞的博弈

          在吴宇森的电影世界中,《英雄本色》、《喋血双雄》两部作品不仅让他在香港影坛叱咤风云,更将他推向好莱坞。在吴宇森的电影概念中,这些作品都属于实验电影,甚至他的整个电影人生,都是从一个充满实验性的平行剪接镜头开始的。而当吴宇森来到好莱坞后,每部作品也充满了实验性,他以此与好莱坞固有模式展开了一场博弈对决。

      拍港片

      每部作品都是实验

      大家不要怕多实验,现在就缺乏实验精神,以前什么都缺乏,我们就靠实验的方式拍出了很多新东西,现在什么都先进了,但我很怕听到一句话——靠电脑就可以了。我们的电影在最蓬勃的时候,也是最需要创新的时候。——吴宇森

      《铁汉柔情》

      小实验镜头

      打动大老板

      1973年,26岁的吴宇森执导首部电影《铁汉柔情》,正式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。“那个时候导演是学徒制的,必须要跟着师傅做15年,升副导演,继续做15年再升导演,基本都五六十岁了,如果有谁45岁当上了导演,就会被新闻说出现了一位很年轻的导演。我当年26岁,很不成熟,《铁汉柔情》也很不成熟。后来这部电影被嘉禾公司买下。老板何冠昌要跟我签三年的合同,一年拍两部戏。”

      当年的大老板之所以签下吴宇森,是因为看到了他在《铁汉柔情》中的一个实验性镜头,“他说最喜欢我片中描写感情的部分,男女主角分开后思念彼此,我用了实验电影的手法,女主角在楼梯上,手放到扶手上,下一个镜头接的是在另外一个空间的男主角的手。就是这个平行剪辑的小技巧博得了老板的喜欢。”吴宇森称,尽管在后来一段时期自己还是继续亏钱,但老板仍旧用他,就是因为最初这个实验性的镜头,“不要觉得实验电影没有用,当你用对了,就有三年又三年的合约了。”

      《英雄本色》

      打造一场

      摇滚式的枪战

      “只要是好的表现方法,就应该运用到电影里,不管是大制作还是小制作。实验性的东西放到商业片中,效果会非常好。”自学生时代开始接触新浪潮电影后,吴宇森便着迷于电影中的各种技术创新,“新浪潮电影之父吕弗在他的《祖与占》中首次运用了定格镜头。希区柯克开创了使用镜头的前推后拉技术造成一种悬疑、不安的情绪。我的动作片中就常用这个技术,新片《太平轮》中也有这个技巧,用在男女一见钟情的情节中。”

      “我觉得电影应该是实验和创新。”1986年,吴宇森拍摄了《英雄本色》,“当时我的电影不卖钱,还被人取笑应该退休了。于是我想把一部普通的警匪片变成个人电影,把我的人生观、友情、亲情都放入片中,当时没有人这么做。”吴宇森把自己的性格放入电影,创造了“小马哥”这个人物,并花了三个星期为这个人物构想了一场经典的酒馆复仇枪战戏码,“机关枪复仇太容易,没有大英雄的感觉,两支枪先后开则可以产生出摇滚的浪漫节奏。当时观众好喜欢。”

      《喋血双雄》

      重复动作

      成为经典镜头

      吴宇森在每部戏里都有一个实验,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。“我在香港拍戏喜欢自己剪辑。我没有所谓分镜头,《英雄本色》有基本剧本,一边拍一边改,而《喋血双雄》只有一个大纲,边写边拍。”《喋血双雄》诞生于1989年,剪辑人员并不知道如何剪辑这种没有开始也没有节奏的镜头。“周润发转身开枪这个动作,我用两部机器从不同角度各拍三遍——特写转身开枪、中景转身开枪、俯拍转身开枪。三个镜头接在一起,不剪掉头尾就是三个重复的动作,但看完感觉很好,结果那个镜头就变成经典。以后的电影里都是重复开枪的镜头,撞车也是,近景、远景分别重复撞几次。”

      作为导演,吴宇森极擅长引导演员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放到相应的剧情中。“《喋血双雄》里周润发有一场戏被朋友出卖,也是没有剧本。我问他现实中有没有被朋友出卖过,他说给过一个朋友很多钱成立公司,但最后却插他一刀,但他还是决定原谅他。我就把他心里想的这些话放到对白里,他演出时我不用说任何话,他在演他自己。”

      与好莱坞模式的博弈

      拍西片

      很多人都在问电影该怎么走出去,动作片不是唯一的方式,人性才是打开国际市场、跟外国观众沟通的最好桥梁。

      ——吴宇森

      《终极标靶》

      只是做到

      不亏本

      因为拍了《英雄本色》等电影,吴宇森忽然接到好莱坞邀请,那时他的电影还没有全球放行,卖海外版权也只是在欧美的唐人街上映,不是全面落地。“我希望学到新经验,也希望中国的电影走出去。”

      1993年,吴宇森拍摄了他在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《终极标靶》,他想拍成港片,有动作、有暴力、有情感。但西方观众分类很明确,对于这种在动作戏中有浓厚的感情、又有幽默感的港式电影,西方观众不知道该如何接受。最终这部戏只是做到了不亏本。“但好莱坞有两个规律,一是导演懂得自己需要什么,二是只要你的电影不超预算,不管你的戏拍得多烂,永远都有人找你。”

      此时的吴宇森选择了失败后留下来,“我花了一年半到两年时间不拍戏,深入了解西方的历史和社会生活,西方人的快乐、悲哀是什么,他们想什么,青少年的问题在哪里,我能怎么帮助他们。做了一番研究后发现,他们的家庭问题最严重,我就思考把这些放到动作片里。”

      《变脸》

      最初试映

      只有33分

      1997年的《变脸》是吴宇森事业的又一个高峰,它原本的剧情是200年后地球面临被炸毁,英雄要变成反派的脸混进恶势力组织找到炸弹。“我取消了所有特技,把未来概念拿掉,只剩下一个变脸的过程,改成现代戏,把挽救家庭、维护真理这样的价值观放进电影里。”

      好莱坞有很多限制,如商业片中的美国英雄不能面对镜头流泪。《变脸》中有一场戏,变脸成反派尼古拉斯·凯奇的英雄为了让老婆相信,讲述了他们从前一段看牙医的笑话。在吴宇森的建议下,凯奇尝试边流泪边讲笑话,最终效果双方都感觉很完美。

      吴宇森与好莱坞传统模式的博弈并非每一次都能一步到位。他为影片设计的结尾是英雄胜利,把反派留下的小儿子带回家,却遭到老板的反对,认为在美国文化中,观众不会喜欢把敌人的小孩带回家。按照好莱坞的常规,《变脸》在初剪完成后在影院试映,“大部分都很受喜爱,但最终只得了33分。有超过60%的观众对英雄没把小孩带回家有意见。后来老板向我道歉,第二天马上就按最初的设计补拍了两个镜头。再次试映,得了88分。到现在,这位老板看到我还是会向我道歉。”

      《碟中谍2》

      没跟汤姆·克鲁斯

      决裂的少数导演

      “在好莱坞,大明星控制一切,他们有最后剪辑权、配角决定权、剧本改动权。”作为当时好莱坞少数有剪辑权的导演之一,吴宇森遇上大明星汤姆·克鲁斯这位“全世界最难搞的演员”时,并没有硬碰硬。“他很聪明,很有感情,但同时他是制片人,又是大明星。越是大明星,越需要人关爱和帮助他。他对有些导演提出意见时,导演就觉得尊严受到了伤害。能不能找个方法让双方都能下台呢?”

      2000年,吴宇森拍摄了《碟中谍2》,在拍摄现场,汤姆·克鲁斯照旧提出了相反意见,“我跟他说,你的意见很好,但我有更好的,可以把你拍得从来没有过的好看。你刚刚的建议,我后半部分可以用,但最后可以再回到我这里。然后我跟工作人员说,‘我们’的意思是这样,特别强调是‘我们’。他也有面子,工作人员也很愉快。我相信我是少数没有跟他决裂的导演。”

      作为导演,吴宇森的信条是不要教育演员怎么演戏,“最大牌的我拍过,新人我也拍过,秘诀就是一个,关爱和尊重。”

        工会

  • 0 

    贺岁档四大名导定档期 吴宇森头阵王家卫收尾

     导读:徐克携新片《智取威虎山3D》主创亮相,影片将于12月24日上映,由此吴宇森、姜文、徐克、王家卫等大导的电影上映时间基本排定,几部电影互相避让,少了“叫板”和“残杀”,多了兄弟携手的意味。

    四大导演上演接力赛 多了合作少了竞争

    《狼图腾》以及因《爸爸去哪儿》而火的电影《爸爸去哪儿》和《爸爸的假期》计划将于羊年大年初一上映,牢牢占据了春节档,而之前的贺岁档,则由四位导演占据关键点,时间安排上并不“抢戏”,彼此间多了合作,少了恶性竞争。

    首当其冲的是吴宇森的《太平轮:乱世浮生》,作为《太平轮》的上集,该片将于12月2日上映,接着是姜文的《一步之遥》,定于12月18日上映,徐克的《智取威虎山3D》于12月24日上映,王家卫的《一代宗师3D》接棒于明年1月8日上映,四位导演的接力赛合作态度明显,少了近几年残酷的“短兵相接”。

    三大导演青睐3D

    四部电影中,除了《太平轮:乱世浮生》外,其余三部都是3D作品,可见3D在世界电影中的潮流已不可阻挡,被称为“徐老怪”的徐克一向对新技术青睐有加,是国内尝试3D技术拍摄的第一批导演,而《龙门飞甲》和《狄仁杰之神都龙王》 也让徐克对这一技术的掌握更加顺手。

    王家卫表示,他早在拍摄《一代宗师》的时候,已考虑用3D,虽然因条件不成熟而未能成行。王家卫希望观众更能融入故事当中,所以不惜花一年时间、动用多达200人的特效工作团队制作,自己还每月固定飞到美国,只为看一段简短素材。选择明年1月8日上映,也正是《一代宗师》2D版本上映两周年。

    姜文虽然说自己对3D不是那么有兴趣,却不妨碍《一步之遥》使用了最为先进的3D技术和IMAX摄像机。

    四大导演都要追梦

    四大导演在华语电影圈都身居高位,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有自己的追求,他们依然在用电影为自己插上梦的翅膀。

    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情节对于内地人来说算是耳熟能详,而香港导演徐克也有着很深的《林海雪原》情结。徐克表示,自己要打造的是青春版的林海雪原,希望通过青春演员的演绎,现代精神的代入,让这个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吸引现在的年轻人。

    《太平轮》同样是吴宇森多年念念不忘的一部电影,在偶然间听说这个故事后,吴宇森便一直想将其搬上银幕,而借由此片,吴宇森更希望证明自己不仅会讲兄弟情义,同样能拍好一部爱情片。

    一代宗师的故事很多,而限于篇幅,王家卫不得不忍痛舍弃很多素材,据说,制作3D版的费用,已够再拍一部规模适中的2D影片了。

    《让子弹飞》票房大卖,也让姜文更有了“玩”的底气,《一步之遥》首次3DIMAX实拍,《雨果》特效团队加盟、百老汇顶级舞者助阵,加上姜文、葛优、舒淇等众多明星,谁也不会想到讲述“民国悬案”的电影,居然会被姜文拍得如此载歌载舞、有声有色。

        Miyo。

  • 0 

    吴宇森每部作品都是实验 中国导演与好莱坞的博弈

      在吴宇森的电影世界中,《英雄本色》、《喋血双雄》两部作品不仅让他在香港影坛叱咤风云,更将他推向好莱坞。在吴宇森的电影概念中,这些作品都属于实验电影,甚至他的整个电影人生,都是从一个充满实验性的平行剪接镜头开始的。而当吴宇森来到好莱坞后,每部作品也充满了实验性,他以此与好莱坞固有模式展开了一场博弈对决。
      拍港片
      每部作品都是实验
      大家不要怕多实验,现在就缺乏实验精神,以前什么都缺乏,我们就靠实验的方式拍出了很多新东西,现在什么都先进了,但我很怕听到一句话——靠电脑就可以了。我们的电影在最蓬勃的时候,也是最需要创新的时候。——吴宇森
      《铁汉柔情》
      小实验镜头
      打动大老板
      1973年,26岁的吴宇森执导首部电影《铁汉柔情》,正式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。“那个时候导演是学徒制的,必须要跟着师傅做15年,升副导演,继续做15年再升导演,基本都五六十岁了,如果有谁45岁当上了导演,就会被新闻说出现了一位很年轻的导演。我当年26岁,很不成熟,《铁汉柔情》也很不成熟。后来这部电影被嘉禾公司买下。老板何冠昌要跟我签三年的合同,一年拍两部戏。”
      当年的大老板之所以签下吴宇森,是因为看到了他在《铁汉柔情》中的一个实验性镜头,“他说最喜欢我片中描写感情的部分,男女主角分开后思念彼此,我用了实验电影的手法,女主角在楼梯上,手放到扶手上,下一个镜头接的是在另外一个空间的男主角的手。就是这个平行剪辑的小技巧博得了老板的喜欢。”吴宇森称,尽管在后来一段时期自己还是继续亏钱,但老板仍旧用他,就是因为最初这个实验性的镜头,“不要觉得实验电影没有用,当你用对了,就有三年又三年的合约了。”
      《英雄本色》
      打造一场
      摇滚式的枪战
      “只要是好的表现方法,就应该运用到电影里,不管是大制作还是小制作。实验性的东西放到商业片中,效果会非常好。”自学生时代开始接触新浪潮电影后,吴宇森便着迷于电影中的各种技术创新,“新浪潮电影之父吕弗在他的《祖与占》中首次运用了定格镜头。希区柯克开创了使用镜头的前推后拉技术造成一种悬疑、不安的情绪。我的动作片中就常用这个技术,新片《太平轮》中也有这个技巧,用在男女一见钟情的情节中。”
      “我觉得电影应该是实验和创新。”1986年,吴宇森拍摄了《英雄本色》,“当时我的电影不卖钱,还被人取笑应该退休了。于是我想把一部普通的警匪片变成个人电影,把我的人生观、友情、亲情都放入片中,当时没有人这么做。”吴宇森把自己的性格放入电影,创造了“小马哥”这个人物,并花了三个星期为这个人物构想了一场经典的酒馆复仇枪战戏码,“机关枪复仇太容易,没有大英雄的感觉,两支枪先后开则可以产生出摇滚的浪漫节奏。当时观众好喜欢。”
      《喋血双雄》
      重复动作
      成为经典镜头
      吴宇森在每部戏里都有一个实验,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。“我在香港拍戏喜欢自己剪辑。我没有所谓分镜头,《英雄本色》有基本剧本,一边拍一边改,而《喋血双雄》只有一个大纲,边写边拍。”《喋血双雄》诞生于1989年,剪辑人员并不知道如何剪辑这种没有开始也没有节奏的镜头。“周润发转身开枪这个动作,我用两部机器从不同角度各拍三遍——特写转身开枪、中景转身开枪、俯拍转身开枪。三个镜头接在一起,不剪掉头尾就是三个重复的动作,但看完感觉很好,结果那个镜头就变成经典。以后的电影里都是重复开枪的镜头,撞车也是,近景、远景分别重复撞几次。”
      作为导演,吴宇森极擅长引导演员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放到相应的剧情中。“《喋血双雄》里周润发有一场戏被朋友出卖,也是没有剧本。我问他现实中有没有被朋友出卖过,他说给过一个朋友很多钱成立公司,但最后却插他一刀,但他还是决定原谅他。我就把他心里想的这些话放到对白里,他演出时我不用说任何话,他在演他自己。”
      与好莱坞模式的博弈
      拍西片
      很多人都在问电影该怎么走出去,动作片不是唯一的方式,人性才是打开国际市场、跟外国观众沟通的最好桥梁。
      ——吴宇森
      《终极标靶》
      只是做到
      不亏本
      因为拍了《英雄本色》等电影,吴宇森忽然接到好莱坞邀请,那时他的电影还没有全球放行,卖海外版权也只是在欧美的唐人街上映,不是全面落地。“我希望学到新经验,也希望中国的电影走出去。”
      1993年,吴宇森拍摄了他在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《终极标靶》,他想拍成港片,有动作、有暴力、有情感。但西方观众分类很明确,对于这种在动作戏中有浓厚的感情、又有幽默感的港式电影,西方观众不知道该如何接受。最终这部戏只是做到了不亏本。“但好莱坞有两个规律,一是导演懂得自己需要什么,二是只要你的电影不超预算,不管你的戏拍得多烂,永远都有人找你。”
      此时的吴宇森选择了失败后留下来,“我花了一年半到两年时间不拍戏,深入了解西方的历史和社会生活,西方人的快乐、悲哀是什么,他们想什么,青少年的问题在哪里,我能怎么帮助他们。做了一番研究后发现,他们的家庭问题最严重,我就思考把这些放到动作片里。”
      《变脸》
      最初试映
      只有33分
      1997年的《变脸》是吴宇森事业的又一个高峰,它原本的剧情是200年后地球面临被炸毁,英雄要变成反派的脸混进恶势力组织找到炸弹。“我取消了所有特技,把未来概念拿掉,只剩下一个变脸的过程,改成现代戏,把挽救家庭、维护真理这样的价值观放进电影里。”
      好莱坞有很多限制,如商业片中的美国英雄不能面对镜头流泪。《变脸》中有一场戏,变脸成反派尼古拉斯·凯奇的英雄为了让老婆相信,讲述了他们从前一段看牙医的笑话。在吴宇森的建议下,凯奇尝试边流泪边讲笑话,最终效果双方都感觉很完美。
      吴宇森与好莱坞传统模式的博弈并非每一次都能一步到位。他为影片设计的结尾是英雄胜利,把反派留下的小儿子带回家,却遭到老板的反对,认为在美国文化中,观众不会喜欢把敌人的小孩带回家。按照好莱坞的常规,《变脸》在初剪完成后在影院试映,“大部分都很受喜爱,但最终只得了33分。有超过60%的观众对英雄没把小孩带回家有意见。后来老板向我道歉,第二天马上就按最初的设计补拍了两个镜头。再次试映,得了88分。到现在,这位老板看到我还是会向我道歉。”
      《碟中谍2》
      没跟汤姆·克鲁斯
      决裂的少数导演
      “在好莱坞,大明星控制一切,他们有最后剪辑权、配角决定权、剧本改动权。”作为当时好莱坞少数有剪辑权的导演之一,吴宇森遇上大明星汤姆·克鲁斯这位“全世界最难搞的演员”时,并没有硬碰硬。“他很聪明,很有感情,但同时他是制片人,又是大明星。越是大明星,越需要人关爱和帮助他。他对有些导演提出意见时,导演就觉得尊严受到了伤害。能不能找个方法让双方都能下台呢?”
      2000年,吴宇森拍摄了《碟中谍2》,在拍摄现场,汤姆·克鲁斯照旧提出了相反意见,“我跟他说,你的意见很好,但我有更好的,可以把你拍得从来没有过的好看。你刚刚的建议,我后半部分可以用,但最后可以再回到我这里。然后我跟工作人员说,‘我们’的意思是这样,特别强调是‘我们’。他也有面子,工作人员也很愉快。我相信我是少数没有跟他决裂的导演。”
      作为导演,吴宇森的信条是不要教育演员怎么演戏,“最大牌的我拍过,新人我也拍过,秘诀就是一个,关爱和尊重。”

        Miyo。

发表新帖

本吧信息

吧主:

小吧主:共 0
吧务:共 0
目录: 导演

企业会员 我要推广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