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初,白城市委、市政府提出发挥资源潜力优势,推进农业生态建设“创建全国食源性食品生产基地”目标,并将任务逐项进行分解,强化措施,狠抓落实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
      开展土壤污染源普查,为创建全国食源性食品生产基地储备科学数据。白城土壤污染源普查涉及五个县(市、区)75个乡镇、884个村、25个国营农牧场,1113万亩耕地,其中:重点区域88万亩,一般农田区1025万亩。在全市设置常态化监测点1847个。2013年底全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样品采集、样品制备、送样、数据录入工作已全部完成。基础资料收集完整且全部分类归档;样品分类存贮,采用样品架、装箱等方式存放;设立全市常态化监测点标识牌1847个。

      多措并举,综合治理,开展农业污染源防治工作。一是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。源头控制。推广农业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,减少废弃物污染;采用配方施肥、化肥深施、施用有机肥和沼肥等技术,减少化肥施用量;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农药、生物农药,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量;推进畜牧业、渔业健康养殖,实施养殖业废弃物减量化、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和污染监管,减少畜禽粪便和水产养殖污染。强化监测。利用现有的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点,重点开展嫩江、洮儿河等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定点监测,掌握农业面源污染变化趋势。二是推进农业生态建设。推广《种植+养殖+沼气》三位一体为农业产业模式。利用秸秆综合、畜禽粪便制取沼气,用沼渣、沼液还田肥地,改良土壤,形成绿色有机、循环经济、低碳生产的农业生态发展模式。推广生态农业技术。推广节水农业技术,完善农田灌溉设施。实施中低产田改造,推广科学施肥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,促进生态农业、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。三是保护农产品产地环境。开展产地环境监测。对优势农产品区域、大中城市郊区“菜篮子”基地等,重要农产品产地以及工矿企业区周边、污水灌区、大中城市郊区等重点区域,采用大尺度网格布点方式,进行产地环境安全状况调查监测,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数据档案,对农产品产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。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监管。在本辖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(加工)示范基地建设。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,初步形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、产地认定标准体系和工作体系,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,全面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。四是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。建立监测网络。在全市建立农业面源污染、农产品产地环境等监测网络,定期开展动态监测,及时掌握面源污染及产地环境安全变化动态,建立动态监管机制。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网络。运用信息化手段,建立农业生态环境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,对调查、监测数据及时更新、汇总和分析。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。建立重点区域、重点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,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,科学预警监测和报告,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。